马驮沙
一片沙洲,一种生活。
matuosha


传说,在三国时候,靖江的孤山还在长江之中。山上有好几座寺庙,几十个和尚,当家师傅叫马良。每逢香期,乘舟登山烧香敬佛的人络绎不绝,热闹非凡。

山上有草场,寺庙里养了许多马。有匹母马生了一匹小马。小马落地,四肢瘫痪,伏地不起,成了佛门的不祥之物。

有一天,马良去浙江普陀山访师,对一个管庙务的元清和尚叮嘱:“瘫驹虽不成用,但切莫轻弃,我们佛家是戒杀生的。如有人来买,可以把它卖掉。”


马良走后不久,有位商人模样的香客来到孤山寺庙。他敬过香后,在山上逛游。时而欣赏庙宇的画栋雕梁,时而在性口场上观察马匹。他来到马棚里细细一看,不禁失声叫道:“一匹宝马!”于是便走过去问元清和尚:“这匹瘫驹卖不卖呀?*

“卖的。”

“要多少银子?”

“我们出家人不以卖马为生,随缘乐助吧:”

“一千两银子。”

元清和尚听说一千两银子,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,感到惊讶,愕然不答。“我随身只带有五十两,先作定金,待我半月后来提马时,再全部付清。”“好的,阿弥陀佛。”瘫驹就这样成交了。

时隔不久,马良从普陀山回来了。元清和尚告诉他说:“当家的,瘫驹被我卖掉啦1”

“卖多少钱?”

元清和尚伸出一个指头。

“一两银子?”

“不止。”

“十两银子?”

“也不止。”

“一百两银子?”

“也不止。”

“一千两?”

元清和尚点了点头。当即打开箱柜,把白花花的五十两定金给马良看。

马良感到奇怪,一匹瘫马怎值这么多银子?他耽心那位客商将来有后梅之心,要说赖话。他就吩附元清和尚从速请来两位能作木工,为马赶制一个木架,想把马扶上架,站一站,练一练马的脚劲,再牵出夫蹓跶蹓跶,到时一手交货,一手收银,银货两清,客商就无话可说了。

正在扶马上架的时候,那位客商来了,说:“别忙,给我搬一块千斤重的石板来。”众和尚一听,心想,你变什么戏法呀?他们七手八脚地搬来一块石板,个个汗流浃背,气喘吁吁。

“替我把石板压到马背上去!”客商象吩咐自己的家佣一样,话音斩钉截铁。

“先生,这样不把马压成肉酱?”众和尚犹豫不块,欲搬不搬。

“我认货买货,马压死了,与你们无关。”

众和尚搬起石板,对马身上一压,蓦地马站立起来了,四只腿象金刚柱一样,一丝不动,稳如泰山。

和尚们大吃一倞,象泥塑木雕的普萨一样站在那里。有个小和尚上前打躬作揖,问道:“先生,你用的什么灵丹妙药,把这瘫马治好的呀?”

“我没有用什么灵丹妙药,只是你们不识这匹宝马罢了。它不仅陆上走,还能水上行、空中飞哩。”

“真的吗?”

“不信可以当场试一试:”

客商骑上马背,扬起鞭子,吆喝一声,宝马腾空跃起,沿着孤山四周,在江里走了一圈,仍又回到山上的马棚原地。

马良一看,心中暗想:要是我自己也能骑上这匹宝马,上山过海,云里雾里,独来独往,那多好啊!就生了赖帐的念头。

“先生,这匹马是我去普陀山时,元清在家擅自卖的,他不知这是匹宝马,我是无意出卖的,现在不卖了。”

客商想,你们修道之人也见利忘义,口不应心。便轻轻一笑说:“既然你们不守信义,我就不强买了,只要元清真人把银子退给我就是了。”

为什么这匹瘫马是匹宝马呢:原来它腿上有四根离水毛,一旦身上得到一定重量的时候,才能站起,行走如飞,遇水不沉。此中奥秘,只有识宝的人才能知道。

客商拿回银子,避着马良,偷偷地把马腿上的离水毛拔掉,告别马良离山而去。

这天,是二月十八日,马良照例要去镇江金山寺访师。他得意洋洋,骑上马背,扬鞭一喝:“宝马,驮我往镇江金山寺去!”不料,马一入江,便出状况,直被急流卷入江心。马良和马都淹死了,变成了石马石人,屹立在江心里,挡往了滚滚而来的泥沙。

泥沙越积越多,渐渐露出江面,成了一大片陆地,一直涨到与如皋、泰兴相连。后人因此把这块沙滩叫成马驮沙,就成了靖江的古名。

靖江也有了“二月十八,马和尚过江”的说法。成了一句气象谚语,形容二月十八长江里风大浪大。

(选自《靖江民间故事集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。)

9小时前
matuosha

生祠堂的传说

靖江这块地方,说来话长哩。它是长江里慢慢涨起来的。宋朝辰光,生祠堂那里就在江边上。

那时候,岳飞跟金兀术打仗岳飞打到哪里,金兵败到哪里,百战百胜,一直打到南。那晓得,奸臣起了坏心,奏本陷害岳飞。皇上听了奸臣的话,一天下了十二道金牌,召岳飞回杭州。老百姓晓得了,哪个不哭啊。岳飞一走,金兵又要来糟塌,许多老百姓索性就跟岳飞走,他的军纪好,不惹百姓,就带老百姓向南来了。

一天,走到阴沙(靖江古称),就住宿下来。住是住下来了,可岳飞不是个心思,他想,我马上要过江,这许多百姓带在身边怎么办?再说,我这回到了杭州,前景莫测,要是没有个好结果,百姓不是跟我受罪了。

晚上,他一个人来到了江边沙潍上。月亮上来了,把江水照得一闪一闪的,前面是江水,脚下是沙滩,身边是长得一人高的芦苇,抓把泥土看看,蛮肥的,还真是块宝地,这时,岳飞心里实在了。

第二天,岳飞对老百姓说:“你们找个地方蹲下来,安家立业吧。”老百姓不肯,岳飞再三劝他们要有个安身的地方才好,老百姓说:“蹲底高(哪个)地方好呢?”岳飞说:“就这块地方。”老百姓说:“这是一片荒滩啊”岳飞说:“这是金银滩,是块好地方。”

老百姓听信岳飞的话,就蹲在这里了。传说,靖江的朱、刘、陈、范、马、陆、郑、祁八姓,就是这辰光留下的。

跟岳飞的老百姓有男有女,你不认得我,我不认得你,岳飞说了:“你们蹲下来,还要传宗接代哩,就相互婚配吧。”

老百姓想想,倒也很对。那辰光,住的是草房子,睡的是乱草床,没得好的衣裳穿,男女婚配的辰光,岳飞就叫女的把身上草屑子掸掸干净,成亲了。

自那以后靖江人结婚,总要替新娘做一身土青布衣裳、裙子穿起来,作为掸草衣、掸草裙成婚。这个风俗就从那辰光传下来的,也是纪念岳飞。

一切安排好了,岳飞就要带兵渡江回杭州了,老百姓哪个舍得。临走时,老百姓都来送他,送了一段又一段,送了一程又一程。岳飞看看老百姓舍不得,他就从身上脱下一件白袍来送给老百姓,留个纪念。传说,现在生祠堂东面的白衣堂就是当年岳飞脱袍的地方,老百姓为了纪念他,在那里造了座白衣堂。

岳飞过了江,看不见了,大家还站在桥上望,生祠镇东头上有座桥,就叫望岳桥。

岳飞走了,老百姓很想念他,指望他长生不老,替他在生前盖了一座祠堂,叫生祠堂。

不久,岳飞就被奸臣害死了,老百姓听到了,不晓得流掉多少眼泪唷!以后,一代又ー代,老百姓总是想念岳飞,慢慢的把望岳桥又改叫思岳桥了。

(选自《靖江民间故事集》,版权归原作者,侵删。)

1天前
matuosha

孤山的传说之一

人们都知道靖江有座孤山,这孤山是怎样来的?有一段神话。

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有一次跟碧灵山的百花仙子吵嘴。铁拐李气不过,就到弥陀佛那里借乾坤袋,搬山去塞碧灵山洞,不让百花仙子进出。弥陀佛不肯借,他就骗弥陀佛说:“搬山是为了帮人间填海防洪。”弥陀佛这才借给了他。他到霹雳山装了满满一袋山种,用张果老的驴驮着,自己躺在云端上喝酒,不知不觉就喝醉了。这时,百花仙子的妹妹百草仙子正外出云游,见铁拐李要装山塞自己的洞口,就趁他不注意,用灵芝宝剑把乾坤袋戳了一个洞。这样,袋里的山种从西天一路向东土抛撒,西面的山马上一个个地长了起来,多得不得了。等他到了碧灵山,铁拐李才发现袋子已经空了,他气得把袋子一甩,袋里仅存的一粒小山种抛到东海边,长起来了,就是现在的孤山。

张果老的毛驴驮山累得浑身无力,就站在前山休息,撤了一泡尿,前山就冲矮了下去,不再向上长。铁拐李走的时候,又把一副小金磨丢在山中,小金磨在山中不停地转,使山不断地长高,所以,孤山的后山比前山高。

孤山的传说之二

靖江有座孤山。为何叫孤山,大概是境内别无二山的意思。

据说。从前的孤山后山是活的,年年往上长。后山下有个很深很深的洞,当地的老百姓叫它仙人洞。仙人洞里有草,有泥,还有石粉,人们遇到生灾作难就上山弄点草呀、泥呀、石粉等东西作仙方给病人吃,吃了还能消肿退热哩。

有一次,有个小男孩上山去玩,听到山里有摇棉的棉车响声,他就到处寻找。一寻寻到山洞就朝里跑,跑啊,跑啊,在很深的地方看到里面有一部金绞车,一部银绞车,还有一个老太婆在摇棉。老太婆叹了一口气,对这个小男孩说:“你晓得,孤山象困牛,弟兄象对头,婆媳常淘气,姑嫂空作仇。要是她们和睦了,就好来搬金车。”

这个孩子一出洞来就把事倩告诉大家听,大家不相信,就一同去看。那晓得有一个女人没有教当④,尿急了,蹲在洞门口解手,污秽了仙人。只听“叭嚓”一声,洞门关闭了,大家什么也没有看到。从此,后山也不再长了。

孤山的传说之三

传说秦始皇和海龙王有瓜葛,秦姶皇想用他的宝鞭吆山填海塞龙王的大门。海龙王的女儿是秦始皇的媳妇,她听到秦始皇要填海塞龙门,大吃一惊,忧愁她父母会被压死在海里。就想了个计策,用一根假鞭塞给秦始皇,把真鞭换走。可是,不晓得出了什么差错,她的计策没有成功。

一天,秦始皇来到海边,对准一座大山,用宝鞭出劲打了两下,一座长山顿时变成三段。一段飞到南通,就是现在的狼山;一段留在江南,就是江阴的长山;还有一段飞落江北,就是我们现在的孤山。

(选自《靖江民间故事集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。)

2天前
matuosha

马驮沙的传说

马驮沙,靖江旧称之一,是以方言传讹、约定俗成而得名。

靖江古时先后为吴、越、楚之域。第一批来靖的牧马人大多是吴国人。三国·吴赤乌元年(238年)前,扬子江人海口百里之洲隆起,吴国将新涨出的大沙命名为牧马大沙。可吴语方言呼“大”为“驮”,讹“牧”为“白”,时间一长,牧马大沙遂变为“白马驮沙”。久而久之,“白马驮沙”又逐渐演变为“马驮沙”之名。马驮沙是靖江地名史上被官方和民间一致认可且存在时间最长、使用频率最高的地名,直至今日,此名仍被靖江人所熟知并广泛使用。历来省郡志皆将“马驮沙”作为靖江别称。

“马驮沙”这一名称还衍生了一个美丽的传说。说是在三国·吴赤乌年间,靖江孤山寺里养了几匹马,其中有一匹白马乃是神马,但不为世人所知。一天,寺里的和尚为了修庙,就让这匹神马驮土上山。半途,白马受到惊吓,突然奋蹄扬威,从孤山跳人江中。后来在白马入江之处,渐渐涨出了一块沙洲。此沙洲越涨越大,最后形成了靖江这块土地。且《广陵志》中也有这样的记载:三国·吴赤乌年间,“有白马负土人江而成此洲”。其实靖江沙涨的原因是江水将上游泥沙携带到下游,受海潮顶托流速减缓,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陆地。旧《靖江县志》中说得很明白,“靖邑两沙,本以海潮逆江依孤山之麓渟聚成壤。”白马负土之说虽不可信,但这个故事神奇而美丽,千百年来流传甚广。于是,马洲、骥江、骥沙、骥渚等带“马”的名称均成了靖江建县前的名称。

(选自靖江民政局所编《马洲印记》,作者:常永明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)

3天前
matuosha

马洲,靖江古名之一。自三国·吴赤乌年间(公元238-251年)成为吴主孙权的牧马草滩后,1700多年来,靖江许多地名均与“马”字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无论是面状地名县、乡、镇、行政村、居民区,还是线状地名自然村、路、街、巷,或是点状微地名,可以说各地名称以“马”为名或与“马”字相关字意为名者不下数千个,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名家族群体。这些成员的类型是:

古地名。有牧马大沙、牧马小沙、牧城、马洲、骥江、骥沙、骥渚、马驮沙等名,这些古地名均是靖江未建县前的称呼。

乡镇村名。有马桥镇、马桥村等。据史料记载,在明代,曾有一马队在今马桥镇区域急于过港,村民们立即用树木在港上临时修建了一座桥,后来当地将此桥命名为马桥,所在乡、镇、村名称亦以“马桥”命名。

自然村名。以“马”为地名或以“马”姓为名的自然村名,全市共有18个。西来镇的马骏村,斜桥镇的马家墩,靖城镇的马家场,团结镇的马家湾,红光镇的马吉圩,马桥镇、生祠镇、斜桥镇的马家埭,红光镇的双马坝等等。这些以“马”为名的自然村,聚居着众多的马姓家族,据统计,靖江以马为姓的就有6.18万人,占全市人口的千分之九十四。

江滩名。新中国建立后,在长江主航道以北的靖江市水域中,曾先后涨起了7个沙滩,统称江心滩。其中有两个与“马”字有关的沙滩,一名驷沙,一名骥沙。驷沙,1957年出水,面积400余亩。骥沙,1958年出水,面积2000余亩。

交通设施及企事业名。桥坝名,有马桥、大马桥、小马桥、马家桥、马桥头、马奚封桥、马尤方桥、双马坝等。企事业名,有三马机电厂、天马机电公司、马洲变电站等等。从宋代至清代,靖江所建四所书院,其中与“马”有关的地名有马洲书院、骥腾书院等。

街道及微地名。市区有骥江东路、骥江西路,市开发区有马洲路、骥阳路,城区及各镇、村以“马”字命名的微地名有数千户之多,这些地名无不带有“马”字或含有“马”的意义。南环路的白马塑像正是靖江古名——马洲的象征。

(选自靖江市民政局编著的《马洲印记》,本文作者:常永明,版权属原作者,侵删。)

3天前
Icefox Theme .